最近我参加了一堂关于“领导力”的课。
一开始,其实是抗拒的。
不是因为内容难,而是因为“领导”这两个字,总让我觉得距离太远。
我不是那种站在人群前面讲话会发光的人,
也不太擅长指挥别人,甚至有点怕冲突。
所以当朋友问我为什么还要参加这类课程时,我回答说:
“也许不是为了成为领导,而是为了不迷路时,能带别人一段。”
课程讲了很多模型、技巧和理论。
什么是影响力、什么是愿景、如何倾听、如何带出团队的力量。
但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讲的一句:
“一个好的领导,不一定是最有声音的人,而是最能容纳不同声音的人。”
我记下了这句话。
那晚回家,我翻阅了一些研究资料,想弄清楚——
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会当一个“带路的人”,即使他们看起来安静、不自信,甚至不喜欢站在台前。
我查到了几个研究,写在这里,像是给自己的笔记:
- 哈佛商学院的研究指出:安静型性格(Quiet Leadership)的人更能激发深度信任,他们倾向于用倾听、信任和空间影响团队,而不是命令。
- Google 的 Project Oxygen 研究发现:最有效的领导者,不是“技术最强”的那位,而是“最会支持与倾听”的那一位。
看到这些,我有点释然。
原来,沉默的人,也可以是一种领导方式。
不是让所有人跟着你走,而是:当别人迷路时,你刚好不怕黑。
课程结束那天,老师请我们每个人写一句“我理想中的领导者会说的话”。
有人写“跟我来”。
有人写“你可以的”。
我写的是——
“我没走过这条路,但我愿意陪你一起试。”
我不确定这是不是一个“标准答案”,
但它很像我自己,也像我心中想成为的那种人。
这堂课没有让我变得更会说话或更有权威,
但让我开始思考:也许我们都不是为了“成为谁”而去领导,而是为了“成就彼此”而去引路。
那晚我坐在回家的公车上,看着窗外的灯一盏盏退后,
突然觉得,学会领导,也是一种温柔的自我练习。
不是学会掌控别人,而是先学会稳住自己。